内容浏览
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资料下载 > 护士考试资料 > 正文
2012年护士考试辅导内容
作者:hxj 来源: 日期:2012/3/23 10:41:42 人气: 标签:

 (一)血压生理变化
    1、部位和体位
   (1)右臂高于左臂10~20mmHg(1.33~2.67kPa),其原因是右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弓的第一大分支无名动脉,而左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的第三大分支左锁骨下动脉,根据血循环中能量消耗的原理,因此右臂高于左臂。
   (2)下肢血压高于上肢20~40mmHg(2.67~5.33kPa),因为股动脉的管径较肱动脉的粗,血流量大,因此下肢高于上肢。 
   (3)体位:立位血压高于坐位血压,坐位血压高于卧位血压,这与重力引起的代偿机制有关。
    2、年龄: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,新生儿血压最低,小儿血压较成年人低。
    3、性别:女性在更年期之前,血压低于男性,更年期后,血压上升,二者之间差别减小。
    4、时间与睡眠 血压在傍晚时较清晨稍高,睡眠时血压逐渐下降。
    5、其他:情绪激动、紧张、恐惧、剧烈运动、吸烟等可使血压升高。饮酒、摄盐过多、某些药物对血压也有一定影响。

(二)满足病人舒适的需要
  1 舒适
  舒适是身心健康,满意,没有疼痛,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主观感觉。从舒适到不舒适可以分为许多层次,个体根据自己的生理、心理、社会、文化背景的特点和经历,对舒适和舒适的层次有不同的解释和体验。舒适是病人希望通过护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。  舒适是个体对几个方面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时的自我满意的感觉:
  2 不舒适 
  当个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,周围环境不适宜,身体出现病理现象,感到疼痛,安全受到威胁和感到紧张时,会使舒适的程度逐渐下降,直至完全转变到不舒适。同舒适一样,不舒适也是个体的主观感觉,是相对的。不舒适的表现有:烦躁不安,紧张焦虑,精神不振,疲乏,失眠等。疼痛是不舒适中最为严重的形式。
   导致病人不舒适的可能原因
  (1)身体方面的原因
  (2)心理方面的原因
  (3)环境方面的原因满足病人舒适的需要是护理的目的之一。不舒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,了解这些原因,以便及时发现,并针对不同的原因,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,满足病人舒适的需要。
  3 不舒适病人的护理原则
  全面评估,找出不舒适的原因虽然舒适和不舒适都是病人的主观感觉,很难进行准确评估,但是,护士仍可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表现,运用沟通交流技巧,多方收集病人资料,认真分析情况,作出正确的判断。
  针对不舒适的原因,积极采取措施,消除或减轻病人的不舒适。
  护士与病人的合作很重要不舒适是病人的复杂感觉,消除或减轻不舒适,既需要护士的责任心,也需要病人的合作理解。

(三)影响冷疗的因素
    1 用冷方法和部位冷疗的部位和方法不同,达到的效果也不同。如临床上为高热病人降温时,常选用在较大动脉处(腹股沟、腋下等处)用冷或选用全身冷疗法,如酒精擦浴、温水擦浴;若局部出血或有炎症者,为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或制止炎症和化脓,可选用局部用冷。
  2 用冷时间冷疗的时间,应根据应用目的,机体状态和局部组织情况而定,一般冷疗的时间为10~30分钟,时间过长或反复用冷,可导致不良反应,如寒战、面色苍白、冻疮,甚至影响呼吸或脉搏。
  3 用冷面积冷疗面积的大小与用冷效果相关,如全身用冷,冷疗面积大,则反应较强;反之,则较弱。
  4 个体差异由于病人的年龄、疾病和机体状况等各有不同,因此对冷疗的耐受性也各不相同。如高热病人,可用冷疗降温,而麻疹高热病人,则不可用冷疗降温。对老幼病人,冷疗时,应慎重。对末梢循环不良者,应禁忌冷疗。
  5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直接影响着冷疗的效果。如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用冷,效果将会加强。
(四)测量脉搏的方法
  1.测量部位 凡浅表靠近骨骼的大动脉都可用以诊脉,常用桡动脉,其次是颞动脉、颈动脉、股动脉、足背动脉等。
  2.测量脉搏的方法
  (1)诊脉前患者应安静,剧烈活动者休息30min后再测。
  (2)卧位或坐位。
  (3)示指、中指、无名指并拢。
  (4)一般病人测30s,将所测脉搏值乘2,即为脉率。对心脏病患者应测1min,必要时听心率。
  (5)记录结果。
  (6)如发现脉搏短绌,应由两人同时测量,一人听心率,另一人测脉率,由听心率者发出"始"、"停"口令,计数1min.记录方式为心率/脉率。

(五)隔离消毒原则
  1、一般消毒隔离
  (1)根据不同病种,在病室门口挂疾病标志。门口设脚垫经l%氯胺或其他消毒溶液浸湿,以供出入时消毒鞋底。门外设消毒溶液及清水各一盆,以及手刷、毛巾等消毒手用;并设一立柜以挂隔离衣。
  (2)进入隔离单位必须戴口罩、帽子,穿隔离衣。
  (3)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需用物备齐,将各项操作集中进行,以减少反复穿脱隔离衣及消毒洗手的次数。
  (4)病人物品及病人接触过的用物,须经严格消毒后,方可递交。
  (5)污染物品不得放于清洁区;任何污染物必须先经消毒处理,然后进行常规清洁,以防病原体播散。
  (6)按病种使用医疗器械,如听诊器、血压计等,用毕消毒。
  (7)每日于晨间护理后,用消毒液擦拭病床及床旁桌椅。
    2、终末消毒终末消毒 是对转科、出院或死亡的病人及其所住病室、医疗器械和用物进行消毒。
  (1)病人的终末处理:病人转科或出院前应洗澡、更换清洁衣服,个人用物需消毒后方可带出。病人死亡后应用消毒液擦洗尸体,必要时用消毒液棉球填塞口、鼻、耳、肛门等孔道,伤口处更换敷料,然后用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,送传染科太平间。
  (2)病人单位的终末处理:病人用过的物品须分类消毒。关闭门窗,打开床旁桌,摊开棉被,竖起床垫,用消毒液熏蒸或喷雾消毒,再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及地面。被服类放入污物袋,消毒后再清洗。床垫、棉被和枕芯等也可用日光曝晒或送消毒室进行处理。
(六)体温过高的概述
体温过高发热 因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而导致体温高于正常范围,称为发热。
  1.发热程度:以口腔温度为标准,发热程度可划分为:
  (1)低热:体温37.3℃~38℃。
  (2)中度热:体温38.1℃~39.0℃。
  (3)高热:体温39.1℃~41℃。
  (4)超高热:体温41.0℃以上。
  2.发热的过程:可分为三个阶段:
  (1)体温上升期:其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。临床表现:畏寒、皮肤苍白、无汗。体温上升方式有骤升(如肺炎球菌性肺炎)和渐升(如伤寒)。
  (2)高热持续期: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,患者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、呼吸和脉搏加快。高热持续时间因疾病及治疗效果而异。
  (3)退热期,其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。临床表现:患者大量出汗,皮肤温度降低。退热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两种。体温下降时因大量出汗,易出现虚脱,表现为血压下降、脉搏细速、四肢厥冷等,护士应注意观察。
  3.热型:
  (1)稽留热:体温持续升高达39.0~40.0℃左右,持续数日或数周,日差不超过1℃,常见于伤寒、肺炎球菌性肺炎等。
  (2)弛张热:体温在39.0℃以上,体温高低不一,日差>1℃,最低温度高于正常水平,见于败血症等。
  (3)间歇热:体温骤然升高至39℃以上,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,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,经过一个间歇时间后,又再次升高,如此反复发作,见于疟疾。
  (4)不规则热:体温在一日中的变化不规则,持续时间不定,见于流行性感冒、肿瘤性发热等。
(七)体温的评估
 体温的产生与生理调节
  1.体温的产生 机体内部的温度称为体温。机体热能主要是肝脏和肌肉,尤其是骨骼肌产热作用大,此外交感神经兴奋、甲状腺素分泌增多可增加产热。
  2.体温的生理调节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平衡状态,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和神经:体液作用,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。
  3.散热的形式
  (1)辐射:在低温环境中,它是主要的散热方式。
  (2)对流:例如热由身体传到凉爽的空气中。
  (3)蒸发:例如高热时乙醇擦浴,其原理为蒸发作用。
  (4)传导:如高热时用冰袋降温,其原理为传导作用。
 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
  1.正常体温 正常值为:口腔舌下温度为37℃(36.3℃~37.2℃),直肠温度为37.5℃(36.5℃~37.7℃比口腔温度高0.3℃~0.5℃),腋下温度为36.5℃(36.0℃~37.0℃,比口腔温度低0.3℃~0.5℃)。
  2.生理性变化
  (1)年龄因素: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,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动;儿童由于新陈代谢旺盛,体温略高于成人;老年人代谢率低,体温偏低。
  (2)性别因素:女性较男性稍高,在经前期和妊娠早期,由于黄体酮的影响,体温可轻度增高。
  (3)昼夜因素:一般清晨2~6点体温最低,下午2~8点最高,变动范围不超过平均数上下0.5℃。这与人体活动、代谢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。
  (4)其他:情绪激动、精神紧张、运动、进食可使体温一时性增高

 

 

 


 

图文推荐

健康咨询


版权所有 睢县中医院 豫ICP备11018840号
Copyright © 2011 - 2019 SUIXIAN120.COM,SuiXian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. All Rights Reserved.
北院区地址:河南省世纪大道与泰山路交汇处睢县中医院 南院地址:河南省睢县民主路6号
网址:www.suixian120.com www.sui120.com
健康服务电话:0370-8118120 / 3080665(北院区)8119211(南院区) 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 [email protected]